close

轉載作者:迴轉壽司 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 (http://www.uho.com.tw)
文章網址:http://www.uho.com.tw/sick.asp?aid=8378
文章內容:

苗栗縣民老年人口約7萬4千人(高達13.21%),因此有為數不少的鄉親,需長年忍受著關節炎、腰痠背痛、骨質疏鬆等疾病折磨。署苗醫院長施國正醫師,擅長微創型人工膝關節手術、各種關節炎治療,從去年底就任至今,已為數十位患者擺脫膝關節疾患的困擾,讓生活更有了品質和樂趣。

施國正院長表示,全膝人工關節對於嚴重或末期的關節炎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之一,臨床上已經有30年歷史,成功率很高而且結果也令人滿意,但是手術後的疼痛與冗長的復健期卻令人望而卻步。因此從2003年起就有學者開始提倡微創膝關節手術,初期的結果令人滿意,但是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,這些都是因為初期醫師技術不成熟所致;目前隨著學習和經驗的累積,微創型手術成果已獲得肯定,尤其是同時具有傷口較小、疼痛較輕微、恢復期及復健時間較短,住院天數也降低等優點,因此越來越多的文獻報告,都鼓勵骨科醫師進行微創膝關節手術。

已有數百例微創膝關節手術經驗的施院長,成功率高達95%以上,併發症很少,他指出微創手術對膝關節的各種狀況非一體適用,建議初學的骨科醫師,選擇關節疾病複雜度較低者,特別是退化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要避免;身體的BMI低於30,體重不要太重,大腿的肌肉不是太強壯的,膝關節的彎曲活動度至少大於90度,膝關節內彎或外彎的角度不是太大的,以前沒有接受過膝關節手術者(關節鏡手術除外)。

施院長進一步說明,手術的重點在於小傷口,需要手術的地方,利用皮膚、軟組織的彈性及膝關節的擺位移動來進行。膝關節的四頭肌不直接切開,保留它的肌腱部分,膝蓋骨不做外翻的動作,膝關節儘可能不要在一開始手術就脫臼移位,對軟組織的破壞盡可能減到最低,如此一來將傷口縫合之後癒合會更快一些。

在施院長的帶領下,署苗醫的微創膝關節手術,以團隊合作模式,由骨科、護理科、麻醉科、復健科及內科組成一個共同照顧團隊,遇到病患有各種問題便隨時照會,給予即時適當的治療。特別注重病人的個別須求給予治療,手術前有麻醉科及復健科醫師的訪視及諮詢,手術後有麻醉醫師的評估與疼痛特別照護。

今年1到3月共為39位患者,進行了50個膝關節微創手術,其中女性16人,男性23人,年齡從53歲到92歲,平均年齡為71.7歲38人的診斷為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,1人的診斷為膝關節股骨踝骨頭壞死症。其中一次麻醉之下,同時進行兩側手術的病人有11位,單側手術的有28人,平均住院天數為7天,最短的為4天,最長的為14天(雙側手術)。手術後當天病人即可活動他的膝關節,也可以將大腿抬起來。當天下午或隔天,即可下床靠輔助器行走,手術隔天開始以被動式復健器幫病患的膝關節做被動式的復健,兩天後由復健師教導病人做復健,及肌力訓練。

施國正院長目前手術一個病患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,有些病患以局部神經阻斷麻醉,病患的傷口長度約八到十公分,手術後兩星期拆線,大約四星期內都可以不用使用輔助器即可行走,疼痛完全消失約一到兩個月之久,大約六星期即可上下樓梯,恢復的狀況比傳統的手術要快得多,在上午手術出了手術室即可喝水吃飯,而且不必使用導尿管,不到10%的病患須要輸血。

進行微創膝關節手術後的民眾,可以開車、騎乘機車與自行車,日常種菜或者做些輕便農務也無礙,大多數病患都很滿意,尤其雙膝同時接受手術的病人,在門診追蹤時滿意度更高;因此,膝關節的微創手術確時可行,不僅有助病患改善生活品質,而且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耗用,對於本地民眾也是一大福音。


左圖
:七十二歲男性病患,右膝疼痛多年,行走困難,手術前的X光片顯示右膝關節嚴重之退化性關節炎,內側關節間係狹窄,關節邊緣長骨刺,膝關節呈現內彎變形(形成O型腿),藥物治療無效因此預定接受手術治療。


右圖:微創人工全膝關節置後手術之後的X光片,顯示膝關節呈現正確的排列,內彎變形已獲得矯正。關節邊緣的骨刺已經完全清除

 

 

 

轉載聲明:本文轉載遵守 http://www.uho.com.tw/cc.asp 之規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迴轉壽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